关灯
护眼
字体:

五一五、张令弃关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剑门关!

    神弩将张令虽然已有六十九岁高龄,然而依然可以拉开两石的大弓,他麾下的士兵常常都将他比作老黄忠,对他有着无比的信任。这名老将也确实不负麾下士兵的拥护,数年前奢崇明反叛,率十万族人造反,张令率军出战,与秦良玉联手,打得奢崇明抱头鼠窜,端的是十分威武。

    虽然在川中排名第二,但排在第一的秦良玉是土家族的土司,汉族人讲究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,因此秦良玉在汉官和汉兵中的认可度反而不如张令高,大多数汉兵认定张令才是第一名将,对他更加尊敬一些。

    前不久,朱军的探子到剑门关外探查,探子们对距离的掌握是非常拿手的,他们探查的地方刚好在一箭之外,官兵的神箭手也无法射中那么远的敌人,然而神弩将张令拿出他的二石大弓,连珠箭出,轻轻松松就放倒了数名探子。这使得剑门关上士兵大振,士兵们相信,只有有神弩将张令坐镇此关,便是朱军再多一倍,也休想打得进来。

    然而,今天的剑门关里,却弥漫着一股让人无奈的气息,一大群千户、百户、随军参谋、幕僚都垂头丧气地坐在了一起,无人说话。原来,今天早上他们已经收到了从成都发来的军令,要求他们立即放弃剑门关,回驻成都。

    坐着首位的张令眼中也有一股疲倦之色,他沉默了许久。才叹道:“传令下去,撤兵吧……”

    一名百户走了出来。噗通一声跪倒在地:“将军,此令万万不可遵守啊……剑门关一失,成都平原就如同一个脱了衣服的娘门……谁都可以……”这名百户是下级士兵出身,没读过书,说话十分粗鄙,一开口就是什么脱光衣服一类的,听得旁边的人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旁边有人伸脚过来,一脚将他踢翻:“***。说什么浑话呢?狗嘴里吐不出象牙……还是我来说。”这个后来者看来比前面那个有水平多了,他认真地道:“将军,所谓将在外,君令有所不受,咱们这些出征在外的人,不应该理会后面那些废物发的乱命,此命应该坚决不受。我们死守住剑门关,一定没错的。”

    旁边又有人应和:“是啊!那些文官屁都不懂,只知道胡扯,剑门关无比重要,就算贼军已经饶道至绵阳,我们也不能放弃剑门关。只要守好这里,绵阳的贼军不过是一路孤军,不足为惧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,请收回成命,我们死守这里吧……”

    低级武官们嚷嚷成一片。

    张令却不似他们那般血气。毕竟是六十九岁的老人,官场上的事见得太多。虽然“将在外。君令有所不受”,但凡是这种不受君令,只顾自己打仗的将军,回去之后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。官场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,就算那些文官们事后知道了自己的方案是错的,他们也能颠倒黑白,硬将他们的错说成对,把所有的错误都栽到武官的身上。

    张令对自己并不担心,他毕竟已经老了,随时都可以退休,就算官场已经容不下他,他也无所谓,六十九岁的人,还追求什么前途不成?若是他只为自己,今儿个就真的将在外,君令有所不受了。

    但他并不是一个人,他麾下还有这么多年轻的川中武官,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,还有前途,还有未来,若是他们在这里抗命不遵,被文官们用春秋笔法乱七八糟地写一通,他们不但前途尽毁,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。

    这并不是张令多虑,而是官场就有这么黑,几十前年,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怎么死的?就是因为得罪了一个太监,就被冤死在狱中,以秦良玉的本事,以土家族人的团结和护短,也没能救得了马千乘的命,导致秦良玉孤儿寡母地苦熬了这么多年……

    张令深深地叹了口气道:“别说了,吾意已决,撤回成都……”

    众将忍不住一片唉叹,他们不想听文官们的命令,但对张令老将军的命令却不敢违抗,三千川兵郁闷无比地开始收拾行装,准备撤离剑门关。

    张令展开一张地图,在上面比划了一下,然后吩咐道:“我们的目的是撤回成都,但是从剑门关前往成都的重镇绵阳已经被贼人攻下,因此我们不能再通过绵阳回去,非得绕道不可。”

    他的手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道:“咱们从梓橦、三台、中江、金堂这条路回成都去,这样路上就不会糟到贼军的拦截。”张令划出的这条线并不是主官道,而是一条翻山越岭,险峻难行的道路,一路上都是些小村落和小县城,外地来的军队是很难走这条道的,而他麾下的三千兵全是川兵,倒是不惧。

    张令部收拾好行装,乘着夜色,悄悄离了剑门关,然后向南方的梓橦赶去,一边行军,他一边派出探子,监视绵阳的贼军动向,探子很快就传回消息,说是贼军大元帅部已经离开了绵阳,向着南边的成都出了军。

    张令听到这个消息,心中微微一紧,他知道八千贼军并不足以攻下成都,因为成都里坐镇着秦良玉将军,但是贼军只要出现在成都城下,那些文官们就会瞎紧张一番,然后各种奏章满天乱飞,不用几天,皇上的御书桌就会放满弹劾武官们作战不力的奏章。而他率领的这三千川兵如果能赶得及回援成都还好,若是赶不及,文官们不知道会有多少废话要说。

    张令无奈地苦笑了一声,催促士兵们加紧赶路,尽快赶到梓橦,在那里稍稍休息一下,再赶向下一站三台。

    然而张令不知道的是,此时的梓橦城外。正潜伏着一只人数达五千人的朱军,领军正是许人杰、王二、映山红、曹文诏、曹变蛟等人。

    原来。朱军攻下绵阳之后,已经到了断粮的边缘,而朱军又不可能和别的流寇一样,就地抢夺百姓的粮食来用,因此他们已经没有了向南攻打成都的能力,他们离开绵阳向南出兵,仅仅只是一个假相,出城之后。立即将军队分成了两股,一股人只有三千,摆出向南前进的样子,张开了斥候圈,封锁着一切消息,让官兵的探子摸不清他们实际上有多少人。

    而另一股人则有五千,包括所有的将领。以及三千黑杆兵,两千陕西兵,他们出了绵阳之后,就向东前进,来到了梓橦城北十几里的山中,潜伏了下来。

    至于一直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的五千白杆兵。则被朱军用马祥麟的生命作威胁,命令他们驻留在绵阳,不准跟过来。白杆兵无奈,只好乖乖留在了绵阳。

    此时朱军的五千人潜伏在梓橦北面的一条小山沟中,这条山沟由于十分狭窄。沟顶又有大树遮盖,阳光照不进来。因此沟底十分阴暗,朱军又全都扎的是深绿色的帐篷,因此很难被人发现。

    说话,朱军不是进入成都平原了吗?此地应该是一马平川,并无山沟才对……这就得从梓橦这个特殊的地方来说起了,梓橦原名尼陈山,是夏禹治水梳理河道时,陈放泥土的地方。也不知道是不是大禹在这里堆了太多的泥,堆来堆去的,便把这里的地形给堆得比较复杂了。梓橦有七曲山、卧龙山等多个山脉,地形颇为复杂。丘陵和低山占整个梓橦的百分之九十五面积,压根就没有平地,到处都是斜坡,坡度一般在25度到35度之间,可谓是扭曲得不像话。

    在这种地方,朱军要找一条山沟躲起来,真的是不要太简单了。

    马祥麟的手脚上依然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